近日,我系土木工程14-1班全体同学在学院思政部的组织下,由辅导员罗庆老师带队,前往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古镇,参观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进行思政实践学习。
通过馆藏的珍贵史料文物、老照片、文献资料等,同学们不仅再一次重温抗战历史,见证了国家的荣辱兴衰以及大灾大爱,更深刻感受到了融合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于一体的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感动参观之后,更加坚定了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共筑中国梦的决心,并认真地写下观后感来纪念这次洗礼心灵的实践学习之旅。
参观学习的第一站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胜利。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米,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抗战老兵手印是该馆与四川省老干局合作,通过四川黄埔同学会以及部分慕名而来的抗战老兵手上采集而得,共收集展示有3810名抗战老兵的手模。
抗战老兵都已届古稀之年,当年正是这些双手挥舞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当年正是这些双手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寇侵略者,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托起。
参观学习的第二站是中流砥柱馆。
中流砥柱馆规模居各馆之首,是一个橘红色的方形馆,它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道战、地雷战、青纱帐场景复原或实景景观等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十四年抗战的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参观学习的第三站是正面战场馆。
正面战场馆位于中流砥柱馆旁,取意国共合作抗击日军之意,建筑面积1299平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该馆通过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再现当年的抗日战场。
第一单元“抗战缘起”,简要介绍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的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第二单元“正面战场”,主要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二十二个重大战役为主要展示内容,真实地重现中日军队对决场景。第三单元“空中御敌”,展现了当时空中战场的艰难残酷,和我空军敢于以小搏大、以弱战强的无畏精神。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它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这次全民族的抗战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根据地战场的抗战,以及人民群众自发的抗日斗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那些在正面战场上为了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至今仍令国人崇敬不已。
参观学习的第四站是川军抗战馆。
川军抗战馆的建筑展厅面积为2087平方米,突出表现了当年300万川军出川抗战和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该馆的陈列展现出尽管当时的四川是居于抗战后方,但川人前仆后继地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为十四年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该馆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具有显著的川西建筑风格,在展示手段上也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设计,通过采用复原场景、沙盘模型、雕塑、绘画、浮雕、多媒体放映等多种艺术手段,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启迪。
参观学习的第五站是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
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该馆突破传统单元式陈列方式,以5月12日至6月12日这一个月的日记为展出提纲,以地震灾难——救援——灾后重建为线索,通过几千幅图片、四万余件地震灾难和救援实物,真实记录汶川地震的场景以及全体抗震救灾民众的泪水与汗水,定格巨大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凸现出来的大勇和大爱。
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是中国壮士群雕广场。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的雕塑建设与博物馆的建筑以及抗战系列陈列馆藏品内容相统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由朱成、谭云等20多位雕塑艺术家,制作塑造了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所有壮士造像阵式都放置在一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间环境中。这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总长81.5米宽,宽45米,象征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时刻。凹槽两侧壁分为四段的红色花岗石影雕,表现抗战历史报刊照片。凹槽地面为中国各战区和战役示意图,并设置有关抗战文字数据和适当的地景装置。“中国壮士”群体造型由疏至密组为阵列,最后密集处以浮雕人墙结束。同学们自前面俯看“中国壮士”整体气势,然后进入阵列中穿行,与“壮士”并肩,并细读人物与地景、侧墙浮雕,最后从“人墙”两侧走出。
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5.12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满头白发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像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像那时那样顽强。求生的意志支持着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中国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同学们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建川博物馆收藏的历史不仅是向我们展示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提醒我们当代老员工在这幸福的和平年代要勿忘国家、先辈曾经的苦难,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共筑中国梦!